南昌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委员会2014年校园招聘会资料

发布者:信息学院发布时间:2014-10-30浏览次数:399

 

南昌高新区创建于1991年3月,1992年11月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高新区。高新区位于南昌市城东板块,区域面积231平方公里,下辖昌东、麻丘两个镇和艾溪湖管理处,辖区人口50万。 高新区已开发产业区面积60平方公里,区内有各类企业2000多家,其中外资企业260余家,总部在高新区的上市公司13家,世界500强14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44家,年收入超亿元的工业企业53家,销售收入过百亿元的企业有3家。 近年来,高新区各项主要经济指标以年均超过20%的速度快速增长,经济总量一直居全省开发区之首。2013年园区主营业务收入完成1014.43亿元,地区生产总值348.5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70.96亿元;财政总收入56.1亿元,列全市第二位;出口创汇突破20亿美元,列全市第一位。南昌高新区成为全省首个千亿产业园区和财政收入超50亿元的开发区,并实现企业户数、经济规模、利税总额等多个全省"第一"。

的黄金地块,高新区不但没有大兴土木搞开发建设,反而不惜重金高起点规划建设了占地2600亩的艾溪湖湿地中心,打造了全省首条示范绿道——艾溪湖绿道,启动了18平方公里的瑶湖森林公园建设,在南昌市东大门入城口打造城市森林,着力塑造疏朗、大气、生态的崭新东大门形象。如今,艾溪湖湿地中心天蓝水清,花红柳绿,美景如画,已经成为市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2013年被评为"南昌十大新地标",瑶湖森林公园二期也正在紧锣密鼓建设之中,建成后将成为南昌打造森林城市的又一亮点。同时,高新区始终坚持"绿色招商",实行环保一票否决制。2010年,成为中部首家被科技部、环保部等批准创建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的开发区,并荣获"全国绿化先进县区"。

(二)低碳产业快速发展,成为全省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区

  南昌高新区以打造中部地区低碳发展示范引领区为目标,抢抓机遇培育发展航空制造、光电、软件服务外包、生物医药等环境友好型的低碳经济及战略性新兴产业,目前已初具规模。全市五大战略性支柱产业有四个主要集中在高新区,全省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区有六个,已成为省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主要聚集地。

  一是航空产业全面布局。南昌航空工业城项目被国家发改委批准为国家航空高技术产业基地。航空城已竣工厂房16.7万平方米,以洪都集团为核心的航空企业正加速布局,亚太航空等项目陆续落户。

  二是光电产业蓄势而发。高新区是全国首批国家半导体照明产业化基地之一,拥有晶能光电、联创光电、晶和照明等LED企业及相关配套企业30多家,初步形成了从衬底材料、外延片、芯片制造到封装及应用的完整产业链。其中晶能光电公司自主研发的硅衬底发光二极管技术打破了美日技术垄断,是全球第三家、国内唯一一家具有原创知识产权的LED企业。中国节能环保集团控股晶和照明公司,联手打造我省第一个具有央企背景的LED企业,正在迅速做大做强。

  三是服务外包产业异军突起。南昌市是全国21个服务外包示范城市,南昌高新区是中国服务外包示范区,先后建设了南昌高新国家软件科技园、昌大瑞丰产业园等4个服务外包示范园。已进驻美国微软、戴尔、甲骨文、德国贝塔斯曼、日本日立、华为、上海施耐德物联网等世界500强及台湾百大企业英华达、国内软件百强东软集团、用友软件、东华软件等一批国内外软件及服务外包知名企业,打造了全球第一个应用开源技术的公有云计算中心——中国鄱湖云计算中心致力打造呼叫中心、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传媒等10大特色基地。软件和服务外包企业数约占南昌市总数的90%、江西省的85%。

  四是生物医药产业方兴未艾。聚集了60余家生物医药企业,形成了医药产品、医疗器械及医疗保健品研发、生产、物流配送和营销的完整产业链。济民可信、双胞胎集团发展迅猛,世界500强赛诺菲梅里亚动物疫苗项目顺利投产。高新区被科技部批准为全国第二家医药国际创新园,目前已完成深度总体规划,并出台了专门的产业扶持政策,已有11个项目开工建设。

  五是新材料产业快速发展。以江铜为龙头的铜资源深加工、以方大新材料和泓泰集团为龙头的铝资源深加工、以江钨浩运及百利精密为龙头的钨及稀土金属深加工企业稳步发展,先材纳米电池隔膜、江西蓝宇膜分子筛项目前景广阔。

  六是创智产业初具雏形。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来临,电子商务等新经济的兴起,南昌高新区紧随时代步伐,在全省率先打造"创智产业"集群和"智慧高新"城市。南昌高新区沿艾溪湖至瑶湖湖心岛一线,已经布局了浙大科技园服务外包示范园、上海交大"智慧谷"、央企航天鄱湖云云计算和车载物联网、施耐德物联网、中国联通IDC大数据中心、滕王科技移动互联网产业园、中国网库"江西电商谷"、深圳江西商会深港国际金融产园等互联网产业及相关配套项目。将信息科技元素向产业经济延伸,打造一条通向移动互联网新经济时代的"科技走廊",抢占全球科技的最前沿。

(三)创新资源加速集聚,成为全省科技发展高地

  科教人才资源丰富。区内昌东高校园区拥有江西师大等8所高等院校,在校师生近20万人,可为园区企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目前,高新区拥有各类人才4万余人,国家千人计划4人,占全市80%。创新成果突出。区内经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96家,占南昌市的50%。区内企业自主研发的国家级科技项目占江西省的40%左右,占南昌市的80%以上。其中江联重工、特康科技、洪都航空、日月明、双胞胎等5家企业科研成果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创新平台聚集。拥有国家医药国际创新园等22个国家级创新平台和产业基地。其中国家高新技术产业标准化示范区在全国排名前10,南昌大学科技园的国家专利和技术(江西)展示交易中心在全国综合排名第3,生物医药产业成为科技部首批国家创新型产业集群试点,也是全省首个列入国家试点的产业集群,2013年还被科技部等4部委联合授予"国家级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拥有各类技术中心60多个,其中国家级技术中心6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3个,省级重点实验室15个,博士后工作站13家。培育了国家级创新试点企业6家,技术支撑服务平台10个。科技金融快速发展。省市政府已将全省金融产业服务园布局在高新区,省信用联社后援服务中心、中国网库公司"南方电商谷"等一批项目已签约落户。

(四)城市功能日益完善,产城融合的生态科技新城初具雏形

  借鉴苏州金鸡湖、东莞松山湖等地科技新城的先进规划理念,坚持产城结合,全面启动了瑶湖生态科技城建设。

  一是高起点对园区整体规划布局。突出产城融合、花园城市特点,从空间形态入手,对瑶湖生态科技城进行概念性规划和整体形象设计,以瑶湖为中心,打造圈层式产业新城空间形态,全面提升高新区发展品质和水平。第一层为临瑶湖100-500米区域,规划为环湖生态景观及休闲区。第二层为近湖区域,重点布局研发、总部及2.5产业园。第三层为远湖区域,规划为商业配套设施、人才公寓、体育运动中心等。第四层为外围区域,规划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打造光伏光电、新材料、生物医药、航空制造、软件服务外包等专业大产业园区。

  二是加速产业转型升级。对艾溪湖以西15平方公里范围内不再适宜发展工业的区域,引导企业退二进三、腾笼换鸟,重点发展2.5产业以及第三产业。聚仁堂2.5产业园、泓泰新型建材电子商务基地等项目正快速推进。

  三是快速推进园区建设。通过投融资体制创新,2010年以来先后启动了总投资75亿元的航空城路网、瑶湖组团起步区等市政道路建设和安置房建设。2011-2013年,全区共实施安置房项目22个,总建筑面积450万平方米,建设总量是2011年以前10年建设总和的3倍。2013年,全区开工建设基础设施项目155项,总投资约75亿元。

  四是加快完善城市配套功能。学习借鉴上海碧云国际社区建设理念,在艾溪湖畔规划了2600亩的南昌国际社区;学习借鉴新加坡乌节路等国内外知名商业街区的理念,引进了绿地城市综合体、2.5产业园、奥特莱斯等大型商业综合体建设。着力把紫阳大道打造成全省一流的现代特色商业街区。学习借鉴发达地区发展总部经济的成功经验,引进了中节能、江铜研发中心、中电投、众一总部、中际联发等一批总部企业落户总部经济港。

  今后,南昌高新区将学习北京、上海、苏州、杭州等全国一流高新区发展理念,运用世界眼光谋篇布局,谋划好发展思路和发展目标。一是注重发挥后发优势,大力发展具有低碳特色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优先发展产业形态和价值链处于高端的创智产业,加速特色产业集群发展,在实现"绿色崛起"中抢占产业发展制高点。二是突出科技和人才优势,加快推进自主创新和产学研深度结合,积极探索并加速形成科技孵化器—企业加速器—专业产业园的高科技产业化快速发展路径,打造江西硅谷。三是加强生态保护,不断完善城市功能配套,推动生态、产业、科技、城市融合发展,建设具有滨湖特色的中部一流的瑶湖生态科技新城。在鄱阳湖生态经济先导区建设中领先领跑、先行先试,使高新区成为鄱阳湖生态经济先导区新兴产业和新兴业态的策源地,高端智力和资本要素的集聚地,转型发展和创新创业的示范区,南昌打造核心增长极的领航区。